詞條
詞條說明
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有些患者艾灸后感覺很好,基本沒有什么反應和*,而有些患者則反應明顯,且不斷有各種反應出現。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灸后水皰灸后有時會出現水皰甚至化膿現象,又叫“灸花”或“灸瘡”,是邪氣外排的表現。灸后出現灸花是由于患者體內有濕氣、寒氣,經絡循行不暢而造成,邪氣排除體外需要一個通道,灸花就是這個通道。局部皮膚出現小的水皰,是身體里病邪外發的表現。瘢痕灸出現灸瘡是很正常的,出現這
泥灸是一種在人體特定部位通過用泥藥熱灼和熨燙刺激,以達到治病防病的**方法,其涵義是熱灼和熨燙。泥灸是傳統蠟灸的基礎上加上礦物泥和藏紅花、雪蓮花、當歸、川芎、雞血藤、狗脊、杜仲、桑寄生、透骨草、伸筋草等十多種中草藥粉配置而成;因其形狀如泥,固名泥灸。泥灸具有很強柔韌性,可隨意貼敷身體的任何部位,療效好,見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風除濕的多重功效,能*打通人體經絡,將人體內的風寒濕邪驅出體外,達到
藥墨是什么成份?八寶五膽藥墨,每錠重1.5克,成份:? ?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人工麝香、冰片、珍珠、蟾蜍、人工牛黃、朱砂、熊膽、青魚膽、蛇膽、丁香、牛膽、豬膽、川芎、藕節、紅花、小薊、大薊、白茅根、夏枯草、牡丹皮等22味。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活血止痛,涼血止血,消腫軟堅,防腐收斂。用于屑病,魚鱗病,帶狀皰疹,神經性皮炎,皮炎,濕疹等。藥墨的制作是把松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點。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結節、變色、導電性能等。利用這一現象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或這些反應點(耳穴)來防治疾病。傳統醫學認為,“耳為泉穴之所聚”,《內經》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之氣上走于目而為睛,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又云:“耳者,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于耳”,因此耳
公司名: 北京鴻玉堂中醫研究院
聯系人: 姜經理
電 話: 18863060360
手 機: 18863060360
微 信: 18863060360
地 址: 山東威海榮成市盛悅商務11樓
郵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