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詞條說明
GBI SOURCE數據顯示,近5年來,CDE手里的國產1.1類化分子數目除了在2016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上升趨勢。2017年申報數目為112個,包括臨床申請和上市申請,達到十年之。生物申報數量62個,是2016年的2倍多。2017年,由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和天津康希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重組埃博拉病毒苗獲批,這是預防性生物1類新。 創新井噴 2017年10月,CFDA發布《關于調整
老藥新用舉例 老藥新用例子并不少見。其中比較名的老藥新用途產品有:原來作為藥物上市的西非后來改變適應癥成為ED藥物。更早一些的例子有:同樣作為壓用途的敏樂亭后來改變用途成為發藥物;上市已有200年之久的解熱藥阿司匹林現在是世界上方最多的液稀釋劑;原來作為麻病用藥的苯吩嗪以及原來作為療經質而開發的vacquinl,現在均被用作癆藥。 據國外藥刊物報道,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成功從老藥轉化為新用途藥產品
研究者Linda Saif博士表示,在該病毒在豬體內被發現之前(俄亥俄州的豬痢疾疫情),PDCoV病毒存在于多種鳥的體內,我們非常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而且也非常擔憂這些新型冠狀病毒對人類乃至其它動物的潛在傷害;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鑒別出了新型的豬病毒,其或會引起獸醫和公共衛生專家的擔憂,因為這類病毒與SARS和MERS病毒非常相似。 這類新型病毒能否從一個物種跨越到另一個物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
在此背景下,支持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設備研制“,于2013年立項,由廣州生物院負責承擔。項目團隊以創新技術為核心,利用院內國際的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干細胞誘導分化技術等研究成果,并結合自動化技術,歷時4年,攻克8項關鍵技術,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成功研制國際首臺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設備。 據了解,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設備占地25平方米,由自動化培養箱系統、自動化液體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