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詞條說明
鴨子的腸道內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這些微生物與宿主之間形成一個微生物系統,其中優勢菌為乳酸菌等厭氧菌(有益菌)占99%以上,而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有害菌)只占1%左右。研究表明,鴨子出殼前胃腸道是無菌的,但是出生后3~ 4 h,腸道內可檢測出細菌。鴨子出生后1周,其腸道內可形成定型菌群,優勢菌占99%以上,有害菌只占1%。我們建議,雛鴨開口用液體活菌制劑(腸動力),快速的幫助雛鴨建立優勢菌群,
仔豬黃痢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中的K88、產腸毒素、有黏附素性菌毛等引起的初生仔豬的急性致死性傳染病。臨床上以7日齡內仔豬多發;發病率高,發病急,來不及**就會死亡;病仔豬排黃色稀糞,少有嘔吐。**方法:下列處方可任選一個。處方1:①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20萬單位。一次肌內注射或灌服。2次∕d,連用3d。②磺胺嘧啶20mg∕kg體重,**氧芐氨嘧啶6mg∕kg體重,活性炭1g∕頭。
后備母豬通常是指選留后尚未配種繁殖的種母豬,有的養殖場也將青年母豬稱為后備母豬。后備母豬選留和生長發育的好壞,對成年母豬的生產性能和養殖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必須加強科學的飼養和管理。后備母豬體重在一定時期內隨年齡增長而增長。仔豬從出生到4月齡是生長強度較高時期;尤以4~8月齡增重較快。瘦肉型豬骨骼生長發育較快的時期是出生后至4月齡,之后緩慢下降;肌肉生長則以4~6月齡、體重達30~70千克時較
鯽魚的體質量變化直接反映了其生長狀況,圖5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2尾鯽魚養殖過程中的生長曲線。對照組的2尾鯽魚體質量呈線性增長,而試驗組1大1小2尾鯽魚的體質量變化趨勢都是隨沼液的投加先下降后上升直至穩步增長,增長曲線與對照組基本平行。試驗組鯽魚體質量較初出現下降說明鯽魚在投加了沼液的水質環境中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約20 d),影響其對飼料的攝取和利用,之后鯽魚逐漸適應能夠正常吃食,體質量穩步增長,增長
公司名: 鄭州美力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聯系人: 聶世偉
電 話: 18937177856
手 機: 18937177856
微 信: 18937177856
地 址: 河南鄭州金水區金水區花園路北段59號
郵 編: